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川企大调研⑦丨中自科技:环保“小巨人”跳出“舒适圈”

发表于: 2023-05-11 04:50:52 来源:四川在线

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

调研企业: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
(资料图片)

调研主题:蚂蚁如何与大象共舞

调研时间:5月上旬

手机、汽车、数码产品……消费品更新迭代正在加快。

靠着一招独门绝技打天下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了。如何在竞争中保持新鲜感?这是一家名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:中自科技)的企业正在思考的课题。

18年前,当国内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被几大国际巨头垄断时,中自科技凭借“硬核”科技,一步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
如今,这家企业再次跳出“舒适圈”,进军储能与动力电池市场,在新能源赛道,它所要面对的,依旧是巨头云集的局面。

蚂蚁与大象,能否共舞?5月上旬,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与省工商联共同组成的联合调研组,走进这家企业,寻找答案。

中自科技的生产车间 。受访者供图

一问传统赛道:

如何打破上升“天花板”?

5月4日,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中自科技生产车间内,机器声轰鸣不断,装满产品的纸箱整齐码放在厂房门口,工人推着叉车,不停将产品搬运至货车,再发往全国各地。

“从正月初三开始,生产线就没有停过,连‘五一’也全线加班。”中自科技副总经理龚文旭介绍。

繁忙体现为数据:据中自科技2023年一季度财报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.65亿元,同比上涨175.84%;净利润则为618.55万元,实现由亏转盈。

带来收入大幅增长的产品,是一款叫汽车尾气催化剂的产品,这是中自科技的“传统”赛道。

“2022年以前,公司80%的收入都来自柴油车、天然气重卡等商用车。”龚文旭介绍,但去年公司成功进入重庆长安汽车供应链,取得多款车型的催化剂产品环保公告,其中还不乏深蓝等多款新能源车型。今年一季度,部分车型的尾气催化剂已经批量交货。

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,过去,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长期被巴斯夫、优美科及庄信万丰等几大国际巨头垄断。

汽车尾气催化剂相当于汽车的“肺”,能将汽车尾气排出的有害气体转变为二氧化碳、水和氮气等物质。最近几年,国内大型车企开始寻求国产替代。中自科技成为“幸运的替代者”。

中自科技的柴油车催化剂产品 (受访者供图)

“幸运”当然来自于持续的科研投入。2005年,中自科技创立,一直专注于催化剂产品市场。即便公司经营出现亏损的2022年,其研发投入仍达9278余万元,占营收比例达20.74%。特别是企业通过与四川大学的产学研合作,自主掌握了机动车尾气催化剂从配方到工艺的全部核心技术,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,逐步实现对外资巨头产品的替代。

在催化剂材料中,铂、钯、铑等贵金属是关键活性成分,但价格高昂,一克在几百到上千元不等。“铂相对便宜,铑最贵。我们的核心技术就是用铂替代钯,同时将铑含量尽可能降低,从而在贵金属用量比别人低的情况下,还能达到同等转化效率和更好的耐久性。”龚文旭说。

凭借着技术和成本优势,中自科技迅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“特别是去年一举拿下长安这个大客户,帮助我们巩固了乘用车催化剂市场,还提升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。”龚文旭说。

自今年7月1日起,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全面进入“国六”标准,根据行业测算,随着催化剂产品的国产替代加速,尾气处理行业的未来市场空间将在千亿元以上。

二问新赛道:

如何避开正面交锋实现“曲线救国”?

2022年,中自科技做出了一个让外界意外的决定:成立储能与动力电池事业部,进军新能源赛道。长期深耕尾气催化剂领域,为何做出这样的产业调整?

一方面是顺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,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产业沉淀。“新能源的本质仍然是新材料。”龚文旭解释,无论是储能系统,还是动力电池,都需要依靠新材料做支撑,而在底层材料技术方面,企业有基础。更重要的是,渠道客户是共通的。

在中自科技调研中,记者发现,“定制开发”一直是这家企业的市场逻辑。“我们的产品就是围绕客户需求来研发,客户需要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。”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透露,进军动力电池产业,同样也是源自客户需求。

在动力电池开发上,中自科技确定了三个方向:锂离子电池、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。目前,企业已率先在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上取得突破。

“在零下20℃的极寒环境下,原来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衰减超过50%。”龚文旭说,正是受限于电池低温性能,导致新能源汽车在北方地区推广困难。为此,中自科技将依托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基础,开发出低温性能更好的电芯,精准匹配北方低温环境下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需求,从而与行业巨头错位竞争。

另一条未来赛道是钠离子电池。与锂电池相比,钠离子电池有更好的低温性能、快充能力和安全性,且原材料含量丰富、开采难度更低。数据显示,地壳中锂储量仅有0.002%,而钠储量达2.36%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曾公开表示,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,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望比磷酸铁锂电池低20%以上。

中自科技开发的钠离子大圆柱电芯。史晓露 摄

不过,相较于锂离子电池,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仍有较大差距。瞄准前沿技术,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布局钠离子电池。

巨头云集,如何共舞?

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看来,规模较小的企业,在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更应注重差异化。

这与中自科技的战略不谋而合。龚文旭透露,和行业巨头主要瞄准新能源汽车需求开发产品不同,中自科技会先从两轮车、低速四轮车等小动力电动车起步。“十多年前,我们也是从两轮车市场起步的。”中自科技将这条路,形容为企业的又一次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曲线战略。

今年2月,中自科技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研发成功。公司厂房内,中试生产线正抓紧测试,预计今年下半年,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将正式下线。

企业小百科:

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创始于2005年,202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。公司致力于天然气、柴油、汽油等燃料发动机排放后处理催化剂(器),工业VOCs净化催化剂,以及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、储能与动力电池等新材料、新能源技术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,入选第三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非公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