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调是体制内特有的一种现象,往往是上级机关、强势部门为了缓解人手不足问题,从下级单位、弱势部门临时“借人”过来用,而又不解决人员编制的情况。
(资料图片)
面对这种机会,不少年轻人怦然心动,毕竟去更高的平台工作,既能增长见识、锻炼能力,也能拓展人脉,提高知名度,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,值得充分考虑。
但另一些人则不以为然,他们看穿了借调的本质,就是拉人去干苦力的,还未必能解决编制,很可能是一个“坑”,对这种机会并不感冒。
诚然,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,去有去的好处,不去有不去的理由,无论做出什么选择,都无可厚非,更无可指摘。
本文要阐述的观点是,面对借调的机会,不管去或不去,留或不留,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,不可犹豫不决,拖泥带水。借调本身未必是个坑,倒是不清不楚的态度,更容易把自己给坑了。
这个观点怎么理解呢?要分借调前和借调后两个方面来讲。
借调前:去或不去要坚决
前面说过了,借调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选择,有人想去,也有人不感兴趣。
如果你想去,就爽快答应下来,并努力跟进接下来的流程,与现在单位、借调单位妥善沟通,办好相关手续,搞好工作交接,确保能顺利过去,避免借调机会被人截胡。
如果你不想去,要尽快回复对方,最好找一些得体的理由,比如放不下家庭,不想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,身体有恙不适合繁重的工作,同时对领导的赏识表示感谢,今后还得多向你们学习,等等。
一般来说,如果明确表示了不去,对方也能理解,不会去说什么。
最不明智的做法,就是态度上暧昧不清,既不说去,也不说不去,半天不给一个回应,等着借调单位过来主动联系。
为什么这样做不好呢?人们不是常说沉默是金,不要轻易表态吗?
原因是这样的:如果最终没把你借走,借调单位会认为你不厚道,不肯来又不早说,浪费大家的时间;如果后来反复沟通把你请走了,借调单位认为你在摆谱,要三顾茅庐才肯“出山”,把自己当诸葛亮呢!
所以,别半推半就,来不来都要爽快点。
借调后:留或不留要果断
被借调到新单位后,又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:有没有机会留下来?该不该留下来?要不要努力争取留下来?
按照时限来划分,借调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是有期借调,另一类是长期借调。
如果是有期借调,那么一般不解决编制,到了期限就放回原单位,这种情况无须纠结,到期就走,不存在留不留的问题。
而另一种没有固定期限的长期借调,就得好好考虑去留了。
其实,有心人只要待上两个月,这个单位的人事情况就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,有多少编制,有无空编,近期有没人退休或调离,还有多少借调人员要解决编制,等等。
另一方面,自己的表现是否让借调单位满意,有没机会调进去,要等多久才能轮到自己,这些也是要搞清楚的。
分析完形势后,又到做决定的时候了,到底要不要争取留下来?
如果形势不错,那就向借调单位表明心迹,接下来好好表现,耐心排队,熬到解决编制的那一天。
如果希望渺茫,别不好意思,果断和借调单位提出回去,一次两次不行就反复去提,相信借调单位领导也能理解,会充分考虑的。
千万别三心两意,身在曹营心在汉,觉得留不留都无所谓,这种想法很危险!
想留又不好好干,入编的机会就被其他人捷足先登,接下来的处境将愈发尴尬。
想走又不说出来,只会搞得自己郁郁寡欢,每天上班如上坟,在借调单位蹉跎光阴。
所以,留还是不留,同样也需要果断。
结语:借调坑不坑,取决于自己
最后,来讨论一下借调的意义。
借调的情形多种多样,但有一种情况是相通的,就是被借调人去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工作,虽然干的活是别人的,但从中增长的才干,却实实在在是自己的。
因此,即便没能留在借调单位,也不要灰心,一个经过高平台锻炼的干部,还有机会收到其他单位伸来的橄榄枝。到那时,别说解决编制,就是今后解决职务职级,也是可以期待的。
声明:本文原创,请勿抄袭!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非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